close

我不是一個很會寫評論(review)的人,不過我想試著把我的一些感動記錄下來。

(以下會提到很多書中的情節,如果想自行閱讀保留神秘感的人,請就此打住。)
 



 
印象中依稀看過根據這本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,不過完全忘了在哪裡看、有什麼感動了(我的記憶力真是太差了)。曾經有個好朋友看過英文版的,並向我推薦這本書,不過當時沒機會也沒耐心(不過那陣子也看了龍應台的「大江大海1949」跟「目送」)。這個暑假多虧有暑輔的導師輪值,反正被困在學校裡,索性就借了這本書來閱讀,沒想到這本書真是引人入勝,讓我在兩天之內就把厚厚的一本看完了。

這是一本關於因欺騙而活在罪惡感之中的人們的故事。單從幾位主角本身的遭遇來看,不難發現不少人的一生都是在某種程度上的贖罪的過程。主角Amir是一位個性柔弱的富家子,他從小就很渴望獲得父親的喜愛,他的父親雖然愛他,但對他的柔弱的個性不能認同,導致Amir一直認為父親對自己不滿意,甚至認為父親嫌棄自己是因為自己是導致母親難產而死的罪魁禍首。他有個好朋友,好像不能稱為朋友,因為Hassan是他們家的僕人,他們總是玩在一起,即便Amir常捉弄不會閱讀的Hassan,Hassan仍對自己忠心耿耿,。Amir的父親非常喜愛Hassan,或許是因為相較於Amir,Hassan既聰明又勇敢,而這樣的個性是一般阿富汗人對男性的期待。因此Amir對Hassan又愛又嫉妒。 
 
在一次風箏的比賽中,Hassan為了幫主人Amir追掉下來的風箏,被另一位富家子性侵害(當然書中的文字沒寫得這麼一針見血),Amir躲在一旁偷偷看到這場景,卻沒有任何勇氣來阻止這一切的發生。其實在之前,這位富家子也曾欺負過Amir,但當時Hassan卻是挺身而出用彈弓保護Amir,這是多麼諷刺的反差啊。

於是,Amir從此便活在罪惡感中。當有些人對一個人感到罪惡感時,令人驚訝的,instead of 贖罪,他卻常以排斥對方來引誘對方也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。Amir就是這樣,他設計了一場騙局,讓父親以為Hassan偷了自己東西,想藉機把Hassan和他的父親(Hassan的父親之於Amir的父親,正如Hassan之於Amir),從自己家中趕走。即便Amir的父親非常希望他們父子留下,但反倒是Hassan的父親堅持要離開。從此之後,這兩對友誼深厚的父子便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,至死再也沒見到面。
 
我好像是在劇情簡介似的,囉囉嗦嗦的。總之故事到最後,因為阿富汗的動亂,導致Amir父子千辛萬苦、篳路藍縷的跑到美國生活,只是不再富裕,而是成為基層的外籍勞工。備註一下,這本書除了讓人鼻酸的文字外,也述說著塔利班組織(Taliban)在1994-2001年對阿富汗的影響。我對塔利班其實一點都不了解,只記得以前在美國時,有次閱讀國家地理雜誌看到一張攝影作品,其中就有塔利班人,文字說明有提到阿富汗幾個民族之間彼此的仇恨,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組織(我的國際觀可見有多麼狹隘)。在閱讀這本書的同時,讓我很想好好的研究一下阿富汗的歷史(老實說我連台灣的歷史都不清不楚),很難想像在我念大學的那段時間,在世界的另一端竟發生了這麼多慘絕人寰的戰亂悲劇。

故事到最後,Amir在二十年後因緣際會回到他的故鄉,尋找Hassan的兒子Sohrab (後來發現Sohrab是自己的姪子,也就是說Hassan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!)。Sohrab在被送到孤兒院後,有著極為悲慘的遭遇,Amir 唯一能為Hassan所做的贖罪,就是設法把Sohrab救出來。在這段期間Taliban人對族人進行各樣的屠殺,Amir為了救Sohrab甚至面臨死亡的危機,但,正如多年前Hassan救了Amir一樣,Sohrab同樣的用彈弓,從同一個人的手中救了Amir一命。

Sohrab被領養的過程一波三折,這也是另一個讓人難過的部分。在整本書的最後,Amir在與Sohrab放風箏時,對他說了一句:為你,千千萬萬遍(For you, a thousand times over)。這句話,正是忠心耿耿的Hassan小時候對自己最常說的一句話....(哇嗚,寫到這眼眶又不禁濕了)

這部小說是Kahled Hosseini的第一部小說,不僅是暢銷書,也獲得很多大獎。我本身對於歷史不是很感興趣,但我很推崇這些作家,他們藉由藝術作品引發讀者想瞭解一個國家的歷史的興趣。猶記當年電影「辛德勒的名單」讓我對於Holocaust感觸良多,這部小說則是把我的視野擴展到中東地區的一個作品。希望台灣也有這樣的藝術作品,讓這個世界更認識台灣。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iwen44 的頭像
    yiwen44

    我的365日記

    yiwen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