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好奇心」是可以被教的嗎?(Can curiosity be taught? )

這是今天上管弦樂指揮時,Gibson 老師提出來讓大家討論的一個問題。我認為好奇心是可以被引發的(I said "motivated, and inspired"),我回想起在 CCM 的這近兩年來,我對不少音樂的好奇心都是被引發出來的,老師無法「用教的」讓學生產生好奇心,而是讓學生內在的力量被引發出來。我覺得,要產生好奇心有兩個很重要的因素:「自知對知識的不足」以及「對未知知識的渴望及興趣」.... 或許前者可以被「教導」,但是後者就不是那麼容易教出來了....

後來老師提到他不大喜歡教大學部的學生,因為不少大學生沒有求知慾。我後來想想,其實我當初教國中生的時候,雖然有些學生也是對音樂沒興趣,但我最大的成就感之一莫過於讓學生對於音樂產生一點興趣。我知道這不容易,尤其是升學主義掛帥的教育制度下,學生很難對音樂有強烈的學習動機。不過這的確是我對身為音樂老師的自我期許之一:開啟學生對古典音樂的那扇門....(這句話怎麼聽起來有點不夠厲害?)

接著老師又問一個問題:什麼因素限制了你?(What is your limiting element?) 他沒有讓我們說自己的答案,但有讓我們提出一般人可能的答案。大家討論出「天分」、「時間」、「自我目標的差異」、「自信心」、「品味」、「文化背景」...等等,我有個同學說,他是完美主義者,而因為對於「不完美」的恐懼,常常成為限制他的因素。我認為限制我自己的因素是我的「自我目標」,但我不認為這代表我的選擇是錯誤的,至於我的目標是什麼,我覺得我學音樂的目地之中,其中很重要的是要傳福音,我覺得音樂是個媒介,所以有時就不太把焦點放在音樂本身,所以就音樂的學習上,這或許是個限制,但我覺得從信仰的角度來看,這反而不是限制....

最後老師把第一個問題改了一下,變成:「成熟」是可以被教的嗎?我們並沒有花很多時間討論這點,我個人覺得這是可以從經驗中學習的,但我不認為老師可以教「成熟」,老師可以提出建議,但領受多寡就真的在於學生。我以前就是常預期學生能被教到「比較成熟」,但我常常失望,但也有可能是我的方法不對,總之這也是個很有趣的問題。

今天這堂課有點莫名其妙,不過也滿有趣的,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不同的看法.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iwen44 的頭像
    yiwen44

    我的365日記

    yiwen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