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「飲食男女」這部電影我相信每個台灣人都知道,是李安導演早期的作品。我記得以前轉第四台的時候曾經瞄過幾下,不過總是沒好好的把它從頭到尾看玩過。前幾天我從 Johnny 學長那借到這片 DVD,即便我這幾天不但有報告要交、星期五要開始為期三週的指揮合唱團,我還是花了時間把它看完(其實是不想做正事...)...看完後心裡有很深的悸動,所以想寫篇文章記錄一下自己的想法。

這是一個大廚師(郎雄)與三個女兒的故事,從最表層來說,這部電影有兩點很吸引我,第一是因為裡面有很多做菜的鏡頭....其實如果是以前的我,可能覺得這些鏡頭都不怎樣,不過因為自己現在開始在做菜,所以看到這些料理的過程,心中深感佩服,而且看到滿桌的佳餚,真的是超級羨慕的啦!一點都不誇張,看的時候口水真的差點流出來....除了食物之外,因為我家裡也是剛好三個女兒,而且身為老二的我,跟吳倩蓮飾演的二女兒有一點像(真的只有一點喔),都是偏向女強人路線(其實也只是自以為啦),所以讓我很感興趣的把它看完....在看的過程中,有幾幕讓我很感動.....

我不是什麼專業的影評人,所以只能大概描述一下一些心得。在華人的傳統中,吃飯的目的不只是吃飯,更重要的是在吃飯的過程中交流感情(有點像是巴洛克時期的 chamber music,社交目的大於音樂本身),而片中的大廚更是用他精湛的廚藝來表達他對家人的愛(若不是有愛在心裡,他做菜不會這麼仔細)。片中的主角們更是藉由吃飯的時間,各自公布重要的終身大事。片中父親跟女兒之間幾乎沒有話可聊,表面上看似互不關心,但其實他們之間的情感都藏在心裡說不出來。其中有一幕二女兒無意中在醫院裡看到父親私下去看心血管科,當時她心裡很擔心難過(吳倩蓮演技真好,她把女兒的內心戲刻畫得很真實,我看到流下眼淚),一晚上睡不著覺,隔天老爸一如往常的來叫大家起床,沒想到看到二女兒是醒著,女兒想問父親的狀況卻說不出口,父親看到欲言又止的女兒,也不好意思問發生什麼事了,便默默離開,看著讓我覺得好落寞.... 楊貴媚飾演的大女兒一直有姊代母職的自我要求,有一次她跟吳倩蓮一邊洗碗,一邊在說一些過去的事,他們互以為對方不喜歡自己,兩姊妹之前幾乎都沒談過心,他們看似不在意的聊天(完全沒停止洗碗的動作,而且四目完全沒交接,都是雙眼發直看著前方),但當誤會澄清的時候,也沒有什麼擁抱之類的畫面,只有姊姊轉話題的說她把盤子打破了....(我看到這段也是流下眼淚)。

另外還有一個情節,二女兒有個已分手的男友,他們雖然不是情侶,但仍保持「朋友」的關係(其實偶爾還是會上床),那個男生有天突然告訴吳倩蓮他要跟另一個女孩結婚,不過他希望能繼續跟她保持目前的關係....吳倩蓮聽到時雖然沒表示什麼(還裝出很祝福的樣子),但我能想像,當初他們分手或許也是因為這個男生口口聲聲說不想定下來,但他卻肯為了另一個女孩而改變(雖然偷腥的死性不改),而且,也因為他們要結婚了,我相信吳倩蓮有種「從此之後失去一個朋友」的想法....(這段我比較不知道要怎麼形容我的感覺)...

這個故事很妙,從一開始,劇中的大女兒就一直把自己定位成要陪伴父親一輩子的人,這種陪伴感覺上「責任」多餘「情感」,而二女兒卻一直勸她不要為此耽誤自己的理想。反倒是二女兒,個性倔強的她,早就安排自己搬出去、或是讓公司分派到國外工作,總之就是想盡辦法要離開家,不過很多事情事出突然,小女兒突然懷孕嫁人、大女兒也突然自己跑去公證,兩個人在短時間內一一離去,二女兒便婉拒出國的機會,決定留下照顧父親...(雖然父親也突然宣佈要結婚,這段也讓我有點驚訝)...我覺得這部片主要在刻畫的,是父親跟二女兒的感情,片中有提到,二女兒小時候跟父親感情很好,但在母親過世後,父親變成了一個情感都悶在心裡的孤單老爸。由家中掛的母親遺照中可看出,其實吳倩蓮長得最像母親(其實就是她自己假扮的啦),我想這或多或少也讓父親對她有著最深的感情...片中郎雄有個非常要好的朋友過世,郎雄去「送他」的時候,唯一陪他去的女兒就是吳倩蓮,郎雄想起死去的老友,哭得好傷心好傷心,我想他之所以會找吳倩蓮陪他去,也是因為他此時最需要她的陪伴....

這部電影中有太多觸動人心的細節,很難在三言兩語中一一寫出(其實也是因為我忘了不少),我想若是小時候的我來看的話,一定沒有像現在有這麼多體悟。如果你還沒看過這部電影的話,不妨去租來看看,相信你也會有很多感動....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iwen44 的頭像
    yiwen44

    我的365日記

    yiwen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